|
Monday, September 30, 2002
Google将要提供新闻翻译服务? 不知道这个是真是假?来自http://jd.manilasites.com/的Blog说在http://talk.poynter.org/online-news 这个列表中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激烈争论。我倒是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这对我等只会英语,但是又很蹩脚的人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这里涉及到版权的问题。不知道咱们国家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JD在他的BLOG中提到了美国法律方面的规定“根据美国法律,一个作品的译文是这个作品的衍生物derivative,只有版权所有者有权创建derivative作品。因此,在美国,翻译,特别是非授权的,是非法的。”看来Google要做这方面的服务,得找个地方落脚。
Creating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blog Berkeley 2002年秋季的一门题目为“创建一个关于知识产权Blog”的课程。虽然没有课程的讲义,不过上面提供的课程资源有许多有价值的链接。再过几个小时,MIT就要发布她的课程资料了吧,可惜电信的用户还是不能访问。
Sunday, September 29, 2002
关于赛博民主的新技术探讨 这是一个发布在slashdot.org的匿名帖子,文中探讨了在网络空间里突破政府对言论、结社自由的限制的一种技术设想,作者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从技术上给与实际的解决。 在9月初Google被封的那段时间,各方人士各显神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访问网络“长城”之外的Google,在那个时候,知道了一个叫做自由之网的工具。不过,通过这个软件来访问相关站点的速度太慢,由于速度的问题,所以它所起的作用比他理论上应该起的作用少了很多。嗬嗬,刚才为了找到自由之网这个开源软件,到Google搜索了一下,那些链接电一般的闪过,屏幕变成“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我们国家的这个“长城”太厉害了。 这个自由之网软件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封锁,以p2p的方式来访问受到限制的站点,因为是p2p,她的效果取决于使用的人数和彼此之间的连接速度,和那些软件共享的p2p相比,她是出奇的慢,或许他们在技术上存在误区? 在slashdot.org上的这篇文章,着重探讨的是如何实现言论的自由而不受限制。作者给他起名叫“Votester”,他希望他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p2p方式的软件。 说到开放源代码,顺便说一下发生在几个月前的一件事情。网络界有一个开放源代码的中心站点,那里汇集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不久前也被限制访问,被限制的时间是在一次黑客大会之后不久。那次在美国的黑客大会,有个组织发布了一款自称能绕开诸如中国那样的国家防火墙,自有阅读所需的文档的软件,这则报道传播相当广泛,以至引起中国网络管理当局的主意,不久之后,中国的网民就再也访问不到这个完全没有政治偏向的纯技术站点了,这对中国的软件开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是对中国软件开发政策的一个巨大讽刺。其实这款软件的作用并不像国内所报道的那样。它呢,是一个很简易的浏览器,能够读出隐藏在普通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而且,利用这个浏览器浏览,不会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 回到Votester,作者设想它能点对点的自动发送recurring邮件消息,或者HTTP请求给那些自愿联合到一起的计算机。不过作者后来的描述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前些年在网络掀起大波的DOS攻击,也应为这个原因,设想后到了一些人的质疑(to protest the policies of the World Bank and the IMF, parties could run copies of Votester on their personal computers around the Internet. They could join a group called "World Bank and IMF demonstration." Members of this group would all receive a set of email formletters, email addresses and HTTP addresses. These might include addresses for the World Bank, IMF, politicians, corporations and even media organizations. Their peers would periodically send out the email formletter(s) to each address, and/or issue HTTP requests to any URLs included in the demonstration as well)。 应该说,作者的思路很好,但是手段上不正确,容易引起人的反感。我倒是觉得,参考Groove Workshop和一些纯p2p软件(没有服务器支持),有可能开发出能够自由交流发表看法而不会受到任何限制的软件出来。
给Blog添加留言簿 Lxd,今天看到你的Blog了。等你准备就绪了,我想希望可以和你做一个链接。
Saturday, September 28, 2002
关于盗版的一些想法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说:For a closed-source company competing with open-source companies, the optimum strategy is often to use its illegal user base in addition to its legal user base。听上去,好像是正版软件商多少对盗版软件的存在睁一只眼闭一支眼,是他们对付开源软件的一种策略。说来也是,因为盗版,人们可以用到和开源软件一样功能的软件,这样对开源软件是个压制,从而使这项运动对商业性公司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当然,这个并不是说盗版得到了软件公司的许可而存在。 //关于盗版,一直有个疑问。我觉得这个纯粹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不应该牵涉到知识产权或者是政治领域。软件盗版的存在,只能说明软件制造商定价策略方面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修改价格政策来消除。现在的问题是,软件开发商在制定不和市场规则的高价时候,又要借知识产权来打击盗版,从而为自己的超额利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这个显然不合理,可以看出,如果法律支持软件开发商的所谓知识产权和他们对盗版的理解,那么,将不会如他们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会鼓励创新,保护消费者利益,相反,他们是在鼓励惰性鼓励垄断,是在拿消费者的利益加满资本的利润。 今天中午还想到一个关于作者版权的问题。这期的南方周末有柏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他的书在大陆刚出版就有了盗版了,于是柏杨呼吁说读者不要去买盗版的书,否则的话他们会穷光蛋了,就再也写不出读者想看的书了。柏杨说的话是不错的。可是问题在于,我买了一本正版的书,我在支付其中付给作者的版税(一本书不过2元左右,我向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的同时,却要不合理的支付其它一大笔费用给书商和中间商,这对读者来说,当然是不公平的,拿作为读者,从经济的角度,当然选择盗版,如果有盗版书存在的话,虽然这个时候作者拿不到抽成,可是读者却不要支付那么大的不合理款项了。也就是说什么呢?作者可以去找盗版的书商要抽成,换句话说,作者应该责备出版界,是出版界的所为到这里盗版市场存在的土壤。
lxd,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我的邮件。163.com能不能收发我不敢确定,感觉我的那个账号很久没有收到信了。而我常用的hotmail.com好像对263.net的地址很感冒,不能收发的。所以把邮件的副本贴在这里,希望能够看到。 您遇到的问题也曾经困扰我。实际上,虽然我们能够在blogger中输入中文并将它显示出来,但是,在他的模板HTML中,却没有办法使用中文,所以你会发现,我的blog(howdoit.blogspot.com)左侧的栏目名称是用图片的。我原来想用java开发一个blogger的客户端,但是它提供的接口只支持ASCII,中文传送过去显示出来的全是乱码,只好不了了之了。 如果你是想在blogger中添加站点链接的话,可以像我一样,在http://www.blogrolling.com/申请一个账号,那里可以管理您的链接,它可以显示中文。
Seblogging: Dynamic Webpublishing, CMS and Weblogs in Education 到目前为止,Blog还只能记录文字的东西,最多可以放置图片在上面。要实现便签的功能,Blog还有需要发展的地方。比如,做设计的,经常需要画草稿图,能不能让这个草稿图也方便的进入到Blog中呢,又或者程序设计者,需要UML方面的图来记录自己的想法,Blog有没有办法实现呢。 看来这方面的市场需求会比较大,如果能够实现文、图简便的输入并发布,那么,将极大的推动Blog。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呢,SVG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好好构思一下。
Blog的一些零星梳理 Blog是一种极为简便的网上发布方式。它突破了人们在互联网上只能作为一个看客的限制,让每个人可以方便的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个人文本。说起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发布的自由,应该说WEB诞生以后,这种自由就存在了,但是,要实践它,除非掌握HTML语言和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工具,否则对一般的人来说,这种限制多少还是无形的存在。可是有了Blog相关的服务和工具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随时的写,无须去掌握什么语言学习什么工具,我只要记录下我的想法我的思想就可以了。就像便签,让人可以随手的记录。Blog,让每个人都能够使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思绪。//从这点来说,Blog的出现和发展,会是一种产生深远影响的互联网工具和现象。 Blog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信息是以时间方式来展开的。它是记录,是个人(或组织)历史,是个人或组织的生命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的展开方式。文字中,记录的是我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就是“我”,或者“我”的部分。 Blog的出现,必然会因为它的社会(区)性,而成为一种新的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众多的Blog的汇聚,Blog后的活生生的人的汇聚,将聚合成一个又一个富有活力的社区,它可以是地域性的,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纯私人的,当然还可以是现实中的社群新的联结点,比如家庭,比如朋友圈,比如组织,比如学校,都可以运用Blog来促进自身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以及知识的共享。
Friday, September 27, 2002
AlltheWeb.com: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Web Search +关键字:相当于“并且”,搜索结果中都将包含这个关键字。 -关键字:相当于“非”,搜索结果中不会出现这个关键字。 "关键字一 关键字二":通过双引号,将这几个关键字定义为一个词来搜索。 (关键字一 关键字二):相当于“或者”,搜索结果中包含关键字列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除了上面这些,在AllWeb提供的高级搜索中,还可以选择索要查找的关键字出现的地方:在页面的文本中,在页面的标题内,在超链接文本中,在URL内。 Embedded content内置内容选项允许我们将搜索限制在内置制定媒体类型的页面里或者外,这里的媒体类型包括图片,音频,视频,Realvideo和RealAudio流媒体,Flash董华,JAVA APPLET以及javascript和vbscript脚本。 域名过滤限定搜索的范围局限在某种顶级域名中,或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站点,具体操作有两种选择:包含(include)和排除(Exclude)。与域名过滤类似的是IP地址过滤,表示方法的例子如下,有三种:66.77.74.20/24;66.77.74.20/255.255.255.0;66.77.74.0:66.77.74.255。 AllWeb的结果约束提供了对文件或者页面的进一步过滤。例如我们可以选定文件的格式,选择页面更新的时间是在某个具体日期前或后,还可以设定文档的大小以及深度。
What is AlltheWeb 一个非常不错的搜索引擎,目前收集了21亿张web页面,1.18亿个多媒体文件,1.32亿的FTP文件,2百万的mp3音乐,1.5千万的PDF文档,呵呵,一个庞大的资料库,一点也不输Google。它同时提供49种语言的支持。AllWeb这里总是能查阅到最新的信息,它每隔7到11天就对index更新一次,每分钟从3000多个新闻源中获取近800条的新闻。 这个AllWeb的速度相当快,而且似乎内容上也有其独到的地方,刚才搜索VIEWLET CRACK的时候,在gOOGLE中找不到的信息在这个给找到了,真的出人意料,让我一下对它刮目相看了。
viewletbuilder Here are the instructions to crack ViewletBuilder 3.1 ** It's just a work around but works smoothly.... Here are the steps: 1) Install ViewletBuilder 3.1 6) Open ViewletBuilder 3.1... and you won't have any watermarks or limitation.... PS: Note that ViewletBuilder RESETS this license everytime it closes....so you may need to do this everytime you need to run the program....I have resolved this issue by setting the preferences.xml file as "READ-ONLY" You can't use this generated license to perform on-line registration because they've blocked it for some generated licenses....So just do it by editing the preferences.xml file.... Works fine.....
Artifact Software 程序员的好帮手。这个和我几个月前的一个想法很象。记得当时看到一个VS.NET的ADD_ON工具,于是萌生了开发一个VS.NET内置工具,通过它来将vs.net互相联系起来的想法。这个Artifact软件,将全球的开发者连成一个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通过这个软件,可以搜索到源代码、组件等,也可以共享文档资料和互相交流。 呵,安装好了,不错不错,里面有论坛,可以聊天,还有即时消息,当然还有一些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或者组件下载。这下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了。
Thursday, September 26, 2002
Open Directory - Computers: Internet: On the Web: Weblogs: Tools 一个汇集了许多WEBLOG工具的搜索引擎目录,有不少有用的好站点。
读博客:从地下转向主流零星想法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事Blog?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定义,来自媒体的人士多半喜欢将weblogs与传统的新闻网站相提并论,这多少与BLOG当初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有关。不过,Blog就真实的用途的广泛性来说,不能老是意味的同新闻网站对比。 我也来试试给Blog下个定义:一种(个人)内容Web发布方式,它简单,甚至不需要知道任何HTML知识,利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进行写作和发布,它以时间为顺序来排列发布的内容,带有日志的特征。 Blog目前有许许多多的主题,如果将这些主题链接起来,那么就构成了这个主题方面每日最新动态了,通过他们,可以互相分享所看到听到查到的主题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彼此分享阅读学习思考所获得的各种想法,甚至可以了解到相关重要项目的最新进展;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方式。 Blog强调的是个人性。就这点而言,博客中国就没有那么有趣,简直就是一个文摘中心。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02
MIT居然访问不上 昨天看到MIT要在30日发布免费教学材料的消息,兴奋得不得了,急不可待的想到他的站点看看,猜猜怎么啦?居然访问不了,试了多次,直到今天仍然不行,不过在刚才,web.mit.edu的页面出现了一下,可是点击下个链接的时候,居然就再也不能了,这种现象和前段时间google.com被封闭时候发生的状况类似:输入www.google.com时候可以看到首页,可是在输入查询后,就再也看不到了。看来,mit.edu也被当局封锁了。一个大学,世界知名学府的网站,一个并没有任何不良信息的纯粹教育性站点,居然也会被封锁,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人家到底犯了什么错了,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了?难道在中国,人民就该受着当局的管制,包括信息思想方面的么?为什么同样是人,其他国家的人民可以那么自由的畅谈交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可是我们这里,听风便是雨,在这里,人不能成其为人,如果人的思想被洗刷,被禁锢。如果现在还是几十年前那个“纯”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情况倒是多少可以理解,可是现在,中国正走到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经济上多少有了些自由(谁是受益者呢?!),可是政治上的自由却没有紧随,依我看,这种自由也不可能在中国实现了,因为当权者和新兴的资本家们正意气相投,维护着他们的利益,政治的自由,必然给这些依靠权势或者不法手段赚取利润的人失去他们的特权。我们的国家,或许正在走向一个危险的目的,集权式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款小巧快速的浏览器 mozilla.org在23日发布了一款新的浏览器Phoenix0.1,它呢,是对mOZILLA浏览器的重新简化设计,用一种叫做xul的语言开发。mozilla介绍说,它小巧速度快,而且功能上也不少。在推出的这个测试版中,包含了如下的细节,可订制的工具条,不过目前这个功能实在是简单,我原来还以为是可以方便得往里面添加自己的图标和链接等,安装后急不可待的试验了一下,才知道有点名不副实,它所说的订制,只是图标大小的改变、是否同时显示文字说明还是仅仅显示文字或图标、以及两个可选的图标(HOME和打印),不过操作起来是蛮简单的,只需用鼠标拖就可以了。第二个特性,是能够在书签和历史记录中快速查找,它的书签管理功能上更快些。第三个特性,是速度,按照MOZILLA的说法,凤凰浏览器的主要目标就是速度。其他方面的特性还包括界面比较清新,可以进行必要的定制功能。还有很多特性正在开发,毕竟进现在才0.1。 不过,至少在目前为止存在这样问题,比如我要显示我再blogger.com得站点,结果没有看到内容,而是很宽很宽的一个页面,最糟糕的是在这个blogger提供的编辑区中,按钮居然显示不出来。 对了,在安装方面没有那么复杂,实际上也不能叫安装了,因为在我们下载以后,只需要解开压缩文件到一个指定目录中就可以了。删除更简单,相关目录删除就可以。而且在大小上比起IE和NETSCAPE也要小得多,不知道将来的正式版会不会越来越臃肿。
当局对互联网的控制 Google被封一事原因(道听途说的,是真是假自己判断了):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一知情者透露,8月2日,江绵恒(江泽民之子,中科院副院长)到信息产业部502所,观看第二代高速互联网的演示汇报。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测试数据检索速度。 可能是汇报人员想讨好江绵恒,在“古狗”上打 “江泽民”三字以显示检索速度,没想到迅速出现在屏幕上的头10条新闻中就有三条历数江的“罪恶”当时江绵恒又惊又气。20多天后“古狗”突然遭封杀。 嗬嗬,听起来好像是真的,也许吧。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又开了。大概是Googel的影响太大了。想想,要是封锁了,那些外国来中国的投资者工作人员游客等等,也一样访问不到,这样的话,事情就大了。连一个Google都不能访问,谁来来中国投资啊?! Google事件说明当局对互联网的控制一直在按部就班的实施着,而且这个网是越收越紧,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中国的互联网络将会失去它的活力,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都只会是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和平面电视媒体一样,全都变成懦弱的哑巴。(9月,中国万网象他的用户发了封信,要求有电子公告功能的站点必须得到申请后才能运行,否则将给与关闭,而官方所指的电子公告居然包括留言簿,让人匪夷所思。) 是众多的个人网站激活了中国的互联网,并使得他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这种状况,将因为控制的加强受到致命的打击。在世界其他地方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今天,中国的政府却将互联网看成了可能损害它的敌手,可见政府目前的态势不容乐观。
Tuesday, September 24, 2002
Blog应用 Blog具有这样三个特征:互动的(交互性强),社区性的,合作的。这些,也正是商业对网络的某些需求。因此,Blog在客户关系,建议处理,广告宣传,以及内部交流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比较典型而且成功的例子是Macromeida公司利用Blog让它的客户发布他们使用Macromedia产品最近作了些什么。 Blog在商业上的应用对象有三个:针对客户的,面向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比如利用一个群体的Blog,雇员们可以记录下业务(工作)的进展,记些备忘或者发布公告。
免费在线学习 据报道,9月30日,著名的美国学府MIT将在互联网上发布它的第一批课程,这批课程包括了化学、生物学、人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这真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其意义深远。MIT的工作人员表示说,如果这次行动以及随后的行动成功的话,那它将促使互联网回归到它最初的目标上: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与信息的共享。MIT的这次发布是它的OpenCourseWare (OCW)项目的第一步,这个项目预计花费10年,最终把MIT的所有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它完全的免费。在接受采访中,Dick Yue接受说:我们热切的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示范,能带动其他大学也把各类有价值的材料发到网上来,如果这样的话,那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对学习和教育产生深厚的而且是基础性的变革。 MIT的这个OCW项目是在April 4, 2001发布的。对于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有人会担心MIT将它的所有教学材料无私奉献出来,会不会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在很多人的心中,特别是国人,总是不希望别人了解到自己教学所用的各种材料的,害怕失去竞争的核心能力。对于这一点,MIT President Charles M. Vest 一点都不担心,他说,这个项目并不是在网络上提供MIT的教育,它提供的知识课程的材料,这些只是MIT教育的基础部分。真正的教育需要的是交互(interaction),正是这种交互(流),产生了有别于其他学校的MIT教育的价值。对于认为OCW的实施会降低MIT声誉的担心,Vest认为,正好相反,向全世界提供一个MIT教育的窗口,让外人看到MIT教什么,将会更加吸引那些潜在的好学生来到这里学习。 OCW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减少内容瓶颈”。MIT打算在两年内,发布500门课程。一方面,社会的责任感和声望也将驱动其他大学效仿MIT,让更多的教育材料真正的免费。另一方面,市场逻辑也将驱动一些人找到竞争的途径,并努力让他们自己提供的内容更有活力以带来利润,也就是说,促进市场提供的教育的质量。MIT允许无限制的非商业性使用他们的材料。 “创新的增加”。这一点是基于MIT这个项目可能带来的增值而言的。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共享,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知识能被更快的传递和使用到实际运用中,从而带来知识的增值和创新。 “Elearning产业的重新整合”。 “eLEARNING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互联网虽然有很多的信息和知识,但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我们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这点上来说,MIT的项目将少了学生在寻求信息中的熵。比如说教授们提供的阅读列表、作业的安排、讲课笔记、联系等。
Monday, September 23, 2002
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乱想 这些天是忙得一塌糊涂,连停下来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思考或者上网了。有时候想想真是可怕,那么辛苦的作着一件自己并不是最喜欢最想做的事情,像个机器一样,没有个性,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有闲暇时的漫步和阅读,慢慢的,大脑里的,行为上的东西在这样的运转中开始生锈,在这样下去,就会锈得无可救药,那时候,就变成了这个巨大的系统中一个螺钉了,这就是异化,异化,让人失去了人的本质,而变成社会大系统的奴隶。我不想成为奴隶,不要成为奴隶,我应该能够独立思考,阅读,评判,不要我不想要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我按着自己的意愿走着,所以我成为我。 关于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周日的时候利用空闲想了一下。我觉得主要的困难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书写热情。多数学生,是不大动笔的,要求他们每天将自己的想法经验和认识整理并发布出来,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很痛苦的事情。那如果我教学中,没有多少人参与到其中,Blog也就不能发挥作用了。那么,如何激励呢?我想,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老师能够身体力行的参与其中,要成为这个Blog的中心点维系者,营造一个随意轻松的谈论环境,建立与学生的积极联系,其次,就是要对学生对Blog的使用作辅导,给与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和分享习惯。有一个例子很有启发性,比如教授诗歌的老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那么,学生多数情况下也会受老师感染,愿意尝试写作并发布出来。 ligths.com 汇集了很多Blog的客户端或者服务端的工具软件,比较全面。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02
Blog资源 diary-x.com 提供免费的Blog服务,收费的Plus也比较便宜,一个月一美元,多了放置图片和通过电子邮件发布Blog的功能。
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 Schoolblogs.com 一个探讨和实践BLOG在教育和学校中应用的站点,很有启发性,值得好好研究。 刚看了一篇,将一个老师如何为他的课程选择Blog工具的过程。从教学来说,Blog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很有用的学习帮助,我们完全可以把选学同一门课程的学生当作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任务,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研究)所学的课程的知识。通过Blog,可以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疑问、想法记录下来,同学与同学之间通过这个BLOG,形成一个讨论组,可以了解彼此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学习各个方面的情况。作为团队指导的老师,同样也能再其中充分运用Blog的作用,比如,教学内容,教学准备中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连接同学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等等。 那这个Blog和网络教学中用到的论坛又有什么区别呢?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不同?!我想主要的差别在于BLOG体现的是学习在时间线上的状况,强调的是学习过程的渐进这种线性特征;BBS呢,各侧重的是论坛的公共性,一个问题,多人讨论。对于学生个人,或者是班级,使用Blog,能够记录下很个性化的学习轨迹,并通过BLOG的团队功能和评论功能,实现学员之间交流和共享。嗯,想法不是成熟,还得再作进一步考察。
Tips for starting or improving your Weblog 要开始网上Blog了,好,先听听这五个建议。 1、首先,决定你要写什么和写给谁(读)。这点很重要,Blog并不是什么新的网络事务,它只是写作习惯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如果你平时就不喜欢写什么的话,以后也不会写得话,那就不必来敢这个对你来说的“时髦”。那如果本来就有写事记录的习惯,前一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把它搬到互联网上去就可以了。嗯,那如果你觉得Blog写作对你有吸引力,你正准备开始BLOG的话,那我们的建议是,写你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也可以是你正在做的,或者干脆就是你个人生活方面的一切。如果你是某方面的专家,或者精通某个方面,很快,就会找到众多志趣相同的听众了。 当然,也可能是先想到给谁写,这样的话,接下来就该考虑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了。比如作为学生,就可以通过记录大学生活的情况让家人随时知道你的状况,那如果是想和同伴朋友交流的话,主题可能就该是另外的了,比如流行音乐,比如某个节目或者某种品牌之类的。 2、其次,选择一个合适的BLOGGING服务。不要急着找到一家服务商交了钱就开始你得BLOG之旅。我们建议你先试用网上的一些免费blog服务,一方面是熟悉如何BLOG,另一方面是花些时间看看这个习惯是不适合是你,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BLOG不合适你,呵,要是一开始就匆匆付钱,那不是亏大了。 3、为你的blog页面选择一个好的模板。BLOG嘛,发布的形式就是网页,要让自己或者别人看,当然门面得好了。如果你精通HTML,那就自己动手,如果不知道什么事HTML,那也没有关系,网上有很多BLOG热衷者,设计了许多种风格的模板,免费供大家选择,这么多,一定有合适你的。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什么东风啊,就是你得BLOG啊,无论你原来是否习惯文字涂鸦,我们建议你需要沸点时间,来为你自己和你的BLOG找到些规律,或者说写作的风格,节奏之类的。有些BLOGGER会为没有东西可以写而苦恼,这完全没有必要,记住,Blog的宗旨之一就是开心、有趣,如果成天为blog烦恼的话,那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有什么些什么,没有的话,那就不写,空上几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千万不要把每天Blog这件事当作目的。 5、最后一个建议呢,就是向你的亲朋好友或者在网上宣扬你得BLOG了,也可以和别人的Blog建立链接。具体怎么做,要视你得Blog的目的了。像我这样,Blog就是为了记录我平常的一些想法和网上的读写经验,纯粹是个人喜好,所有有没有人来,我才不在乎。那如果你得Blog的初衷是为某群人写的,那宣传和维护和读者的交互性,可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了。 一些忠告:不要在你得Blog里面透露太多关于你的个人情况,比如家庭住址、电话等等;不要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写,除非这本身就是你的工作;还有,不要说某些人,比如你的老板的坏话,小心被解雇。 Free blog hosts
谁的电话? 刚才接到惠萍的电话。在深夜里又听到老朋友那熟悉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的笑声和轻微呼吸的气息,在这样黑暗和睡眠包围着的深夜,我居然那么真切的感受到两年前见到的可爱的她。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丢失的链接 周三收集的一些有关blog的链接居然没有出现在BLOG中,真是奇怪,应该没有删除才对啊,昨天试验MOZIA浏览器的时候,只是删除乱码部分?难道我记性越来越差了? 看来作为BLOGGER,应该提供误删除操作的反悔机会。这个到给我提个醒,以后再编写blog软件的时候,需要考虑用户历年Blog如何备份、存储和处理的问题。 Blog Tools 这是GOOGLE关于BLOG工具的一个目录,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工具的链接。 周三终于掌握了JAVA调用BLOGGER API的方法,蛮简单的。试编写的那个小程序能够通过这个api成功发布文字了,并且也能够取得制定用户的信息。不过,使用中文编写的BLOG,发布后会乱码,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我想java编码方面的问题的可能性大,我是不希望问题处在blog.com服务器端,因为这样的话,就无法编写中文的客户端软件。 不过与其编写BLOGGER.COM的客户端,还不如自己开发一个完整的Blog系统:服务器方面支持多用户,提供网页方式的编辑修改设置,同时也提供客户端方面的软件,说到这个,倒是想起昨天下午的一个想法,为那些主页空间,具有FTP权限的BLOGGER写一个BLOG创作发布软件,同时开发一个相应的java applet,让Blogger们也可以直接在他们自己的站点上来添加或修改(不过好像在权限上会受到限制)。
Friday, September 20, 2002
Trillian Pro 1.0 记得好几个月前,pconline.com.cn软件下载栏目有介绍过这款个性十足的即时通信软件,用了一下,感觉不是太好,可能是因为当时用的ADSL老断线的缘故。昨天呢,因为想在自己的主页面上添加icq的是否在线的标志,想到了这款可以与多种即时消息软件通信的Trillian。 没想到过了这些日子,1.0 PRO都出来了,而且还要钱,赫赫,不过这也难不倒我,很快就找到了完整版和它的注册码,这下只要打开它就可以用MSN与人联系,用ICQ来和网站的访问者交互了。不过,国内多数人还都使用QQ,什么时候tencent也开放它的接口,让Trillian也能与QQ用户通信,那时最好不过了。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02
免费Blog服务站点简介 看过了那么多关于BLOG的介绍,喜欢随手纪录的你,或许也想开始你的网上日志之旅了。这里呢,就来为您介绍三个免费的Blog服务,他们分别是DIARYLAND,LIVEJOURNAL,BLOGGER。 dIARYLAND的免费WEBLOG服务基于浏览器的。也就是说,要更新编辑您的BLOG的话,必须通过浏览器登录它的站点。它提供了其中不同的HTML模办供你选择,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这些模板进行修改定制。如果你有自己的网站的话,这个定制功能能够让它为您提供的blog与您的站点保持一致。Diarylandy一个稍微不足的地方是您的Blog将会存放在Diaryland上,要访问它,只能通过它为您提供的二级域名 http://youranme .diaryland.com 。对了,他还为您提供一个免费的信箱,[email protected],还不止,你也可以用 [email protected]来访问您的这个免费信箱。另外,当你建立起您的Blog之后,他不会在您的页面上添加旗帜广告条,也不会有弹出的广告窗口。 LiveJournal,在三个免费blog中,LiveJournal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提供自己的客户端软件。这也就是说,您可以通过它的客户端软件,而不是登录到她的站点来使用LiveJournal的功能,当然,通过浏览器的方式在他的站点上来编辑管理您的Blog的功能还是有的。同样,他也提供子域名,不过比较长,http://www.livejournal.com/users/yourname 。在定制方面,LiveJournal提供的比较少,要更多的定制显示方式的话,必须注册成为付费用户了。 Blogger,在三个服务中,他最有特色的一点是可以将内容页直接发布在您的网站(服务器内,不过需要您的网站由FTP支持),这个特点提供的一个用途呢,就是您可以把创建的BLOG备份起来。这样,不用像前两个服务那样,为了结合到自己的网站中,不得不使用Frame来隐藏它们的url。bLOGGER在创建发布定制显示格式方面的功能比较强。您不仅可以为您的页面选择自己的html代码,还可以定制您的blog现实的时间日起等。当然了,要使用BLOGGER.COM的服务,还是得登录它的站点,不过他有提供一个THE BLOGTHIS BOOKMARKLET功能。 2002-10-09 UpSaid:免费的Blog托管服务 内置评论功能,这个,在其他的免费Blog托管服务商那里是比较少见的,有的话,也是收费的,利用它的评论功能,就可以让访问你的Blog的人添加他们的评论或想法; 主题模板,这个倒没有什么特色,基本上所有的免费Blog托管服务商都提供了许多模板供大家选择,UpSaid相比之下,提供的模板比较少,而且,糟糕的是,有些模板他居然要收费; 页面计数功能,UpSaid是够贴心的,很了解用户的需求,有了这个,就不用再为寻找和设置免费的计数服务操心了。 留言簿功能,这也是其他免费Blog所没有的,也省却了用免费留言簿的种种苦恼。 投票功能,这个么,我想很多人不一定用得上,UpSaid蛮大方,不用我也给,你不用是你吃亏啊。 最后一个,是封IP的功能,有人来你的Blog捣乱?封了他/她/它! 除了以上这些特色的功能之外,还有查找、替换、加载图片、快速发布等功能。 在你选择使用它之前,请记住,它的收费服务提供的功能有这么两条:提供5MB的存放空间,不限制每天发布的条目数。嗬嗬,什么意思自个儿领会了:)
Tuesday, September 17, 2002
评在“最后的斗争”中合作——读“知识产权委员会”(CIPR)报告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姜齐平的文章会有那么多人重视。说实话,他所说的,看似高深、新颖,可是细读起来,发现除了用他读过的一些国外理论(这是关键,因为是国外的,国内人见得少,所以读起他的文章来,多少会让人感到“肃然起敬”)对一些现象作些胡诌似的解释外,并没有什么新意,没有新意也就罢了,可它偏偏包含了些歪论谬论,误导贻害了不少后进者。 在这篇文章中,一开始就抖出托夫勒的观点,然后天真的推导出《整合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也许可以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嗬嗬,要是没有这篇文章,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呢?战争的本质真如文章中所说的那么简单,为了土地、资本、和知识么?不错,为了土地和资本,国家与国家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可是没有见过哪个国家为了知识大打出手。托夫勒在书中所提到的是,在权力的演变过程中,刚开始是依据暴力维持、然后是资本、而我们现在,知识逐渐成为维系权力的重要手段。好像没有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上面三种资源啊。看来某些人读书就是不求甚解。 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我看还是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更为合理一些,如果卷入了政治,将他们提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国家对立的层面来分析,估计得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即使有这份报告,并不能改变什么。 晚上在写。。。
Blog不只是日记 日记只是blog当中的一种形态,它的内涵比这个更广,我们知道,有许多人喜欢涂涂写写,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感受随时的记录下来,这里面的想法感受可能是工作上的,或者是旅游中的,也可以使生活里的。blog就是为这些人提供的在网络上写和发布的方式。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他了解到亲朋好友每天的想法,可以知道我们喜欢的作家或者某个人再写什么,想什么,当然还可以知道工作中的伙伴的想法和项目进展情况,用途很多,功能可能要比我们现在能想到的更广。 而且,blog还提供了一种人与人交流的直接方式,因为blog本身可以提供评论或者内容的订阅。
Monday, September 16, 2002
纪念谁? 刚看了斗牛士上rwx_tech义愤填膺的文章:从对北京高校某女生的煽情行为想到!!!!一头雾水,仔细查查,原来是9月11日北师大有个女生从学校步行到美驻华大使馆献花。看了这则报道 ,多少让人感到那么点的不舒服。再过两天,就是后天吧,就是918纪念日了,不知道这位女生会如何的纪念呢?或许,她根本不记得曾经有这么个日子了,因为我们的媒体不会像大肆渲染911一周年那样给予强烈的关注。记得911那天,世界上有那么多无关的国家们,东起日本、南到澳大利亚,许多的国家都用了各种形式来纪念911中遇害的人们,或者纪念911事件本身。那些遇害的人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生在了美国死在了美国,世界上有那么崇美的人们和国家,有那么多关注您们的目光。可是,同样的死亡,在其他国家就不会激起那么多的同情和哀伤了。 现在,仍然有大多数的美国人不认为他们的政府应该对此事有间接的责任,不认为他们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妥,相反,认为许多的外国人不了解不认识美国的政策和所谓美国的精神。一直以来,美国号称是民主国家的典范,美国政府是美国民众选举产生,自然应该是民意的反映,那么,美国人民是不是也应该对他们推选出的执行了错误政策的美国政府负责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911事件本身不改我们去纪念,去所谓的反思(当然,从个人生命的角度来说,纪念911中遇害的人是另外一回事情)。 在一个国家所作的坏事方面,总会有人认为那是少数政客所为,民众是无辜的。是么,少数政客的力量那么的大,或者那么多的民众都是愚蠢的人民,好,就算是这样,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他们的愚蠢付出代价。实际上,任何的政治,任何的政客,任何的政策,都是有着它的民意基础和民众的思想基础的。什么样的土壤,孕育出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思想,催生出什么样的政府。美国就是这样,因为他们,世界上有多少人无辜的死去,因为他们,世界上有多少地方处在动荡之中。美国人会说,伊拉克民众选择了萨达姆,就要为他们的选择付出10多年的制裁、以及迫在眉睫的战争,和所谓的误炸,那么,为什么被人不能用同样的逻辑来对付美国的人民呢? 南斯拉法被炸、飞机被撞,对台湾的支持,这些美国的累累罪行仍然历历在目 ,为什么就有那么些人忘记了这刺骨铭心的痛。却去自作多情为他们哀伤。
Sunday, September 15, 2002
学了些东西 今天去了乡下。乡下的空气的确比城里好的很多,路上,左手是碧水右面是青山。凉爽的风迎面出来,真是让人惬意。 乡下人的生活宁静而自足。走在里面,会忘记外界的存在,要是有了战争,这里可是个不错的避难场所。不过,就是在平时,真的也是个居住的好地方,只要有便捷快速的宽带网连接,我是不介意花点小钱,在里面盖个有花园的小院,平日里看书、学习、写作、做些小项目,上课的时候坐上班车去学校讲课,想想都觉得美。可是,哎,这样的愿望永远只能是愿望了。 在去乡下的路上和闲暇的时间里,终于弄明白了什么事XML-RPC,蛮有意思的。这个礼拜一定找个时间准备用java做一个blogger.com的客户端程序。blog嘛,就应该让人随时的纪录,不一定非要登录到她的站点去写。当然了,最好也能够随地的记录,不过,看来至少在一两年之内是没有办法做到了,移动的gprs资费也太高了,谁用啊,要是降到合理的程度,我一定去买摩托罗拉的天拓系列手机,把这个客户端程序移植到手机上,这样就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记录,想想真是美啊。
Saturday, September 14, 2002
博客中国-----火种播撒者抑或作秀者? 对于BLOG,我很喜欢,甚至可以说是找了迷。但是,对于博客中国,却有着一种说不出原因的自发抵制。为了探究这种原因究竟来自哪里,于是花了一些时间对博客中国站点作了一些深入细致的浏览。 下面,就是我在浏览过程中的一些零散感觉。 1、“中国博客宣言”的第一句“当年,哈维尔苦苦思考,后极权时代无权者的权力问题,今天,一个同样深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和哈维尔思考同样深邃的问题的人,该是如何了得?!懒散的坐在电脑前的我,下意识的直腰端坐,一派虔诚起来:我们的这些大思想家的深邃问题是啥?一定是个很了不起的问题,可以让人获得博士学位的问题吧?! 2、“在互联网兴起所导致的去中心化时代,还有没有我们思想的中心?” 果然深邃,而且还很自负。看来我们的这些博客们不仅是思想者,还是如马克思那样的实践者,而且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寻求并创建“互联网的思想中心”。我的崇拜之情开始有如长江之水般滔滔不绝了。呵,不过,这个该不会是“党的核心”吧? 3、“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信息稀缺的问题。” 信息稀缺?是人类的还是个人的?从人类角度来说,创造大量信息特别是有用信息的,不会是互联网吧。所以我理解,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是“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个人信息稀缺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始博客们有这样明显的口误呢?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学一书中告诉我们,口误实际上泄漏了人的潜意识。大家猜猜看,我们这群旗手们的潜意识是什么?中国从古到今,不乏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4、“互联网在经历了军事阶段、商业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文化阶段。 ” 商业阶段经历完了么?好像这群博客中有个新经济(网络经济)得摇旗呐喊者,还在宣传他的“博客经济”,据说是知识经济2.0呢。有意思,有意思。 大家应该以虔诚的心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文化阶段。看啊,携着曙光,博客们为我们传播文化来了。 5、“互联网文化阶段的一缕霞光是由这样的一群人点燃的......” 要做一件事情,必先正名,名不正则不顺嘛,老祖宗的智慧这群博客们很得要领。这让我想起了政客们,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往往也都要把自己装修一番。哦,不知道为什么,还想起了醉鬼,喝醉的人从来不说自己醉了。何况,以后编写互联网络文化史的人,也会是从这群博客中走出来的。 6、“我们把这样一群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们,称之为博客(Blogger)。他们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 救世祖来了!我们是“中国博客”,换句话说,“我们”是中文互联网世界的“麦哲伦”。“我们”带来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咦?那这些“我们”从前做什么啊? 7、“萃取并联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 那里是链接阿,我看博客中国上很多就是“非法转载”嘛。这些人可都是知识产权的专家和拥簇者,难道是我错了?大家看过皇帝的新衣,也知道新瓶旧酒,嗬嗬,现在又多了典故了“博客中国”。 8、“博客在中国不仅是航海者,还是盗火者。” 为什么老觉得是“盗版者”? 9、“我们希望,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嗬嗬,知道blogGER都有些什么人么?我想啊,如果我打算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坏事,我会以匿名方式将准备和执行的过程以安全表达方式blog出来。过去曾有人在bbs上记录追女朋友的过程,不知道这个清华的家伙有没有加入这个“博客中国”? ///// 谁找惹了方博士?!快站出来 一个心胸狭窄的博客世界是可耻的,我以为! 方兴东在这篇文章中的表现让我吓了一跳,究竟是谁偷抢了方博士的法宝,让他气得语无伦次了? “但是,也有一些令人失望的地方,也看到一些怪异的想象。不吐不快。”哦,原来是一些blog让他如鲠在喉。 “博客的崛起是大势所趋,有点头脑的人都应该明白。”太武断了吧,而且,把反对或怀疑的人叫做没有头脑的人,多少有点那个,急了?! “比较可叹的是,现在国内博客们更多的精力似乎并没有放在博客实践上,而是在一些比试心胸狭隘的事情上。如博客的译名问题。”喂,方前辈那么辛苦的为大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为什么还不领情?非要给自己叫什么什么,这是大人物的事情,你们还是做点务实的吧。嗬嗬,什么是心胸狭隘啊,我看出来了。 “blogger怎么翻译?博客?网志?报客?暴客?”Isbase,你问过他这个问题么? 怒气稍微销了些后,方前辈平静了一些“我觉得,哪个译名更好,现在无须争论太多,愿意用什么都可以。”嗯,象个慈祥的老大爷了。可是,也就那么一转念的时间,又急火攻心了“今天又有朋友问:他们怎么叫xx而不是博客?我也不知道,我说:大概这就是中国人心胸的问题,不多创造自己的价值,而是首先热衷于这些表面的事情,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就急于想立一个山头,其实,何苦呢,不如踏踏实实先做事。”有点像方前辈的经验之谈,后生们可是从你那里学来的吧? 算了,算了,跟着方博士一静一咋,我也快晕了。 嗬嗬,这里面没有任何恶意,只是一时想法,随手记录下来。 有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这种讨论可能火药味很浓,可能尖刻,但摊开了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象法、好主意、好思想出现的。 尽管我方博士的一些观点我不是同意,但他的许多文章我还是喜欢看的,特别是敬佩他的斗士精神。
nyc bloggers 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这个站点以地图方式将特定地区内自愿加入的BLOG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以BLOG为主的地区性社区。从地区性的社区建设角度来考虑,它和BBS刚好形成互补:BBS是一个有着公共论题和管理的言论系统,而GEOBLOG呢,是以个人为主的依据地区性集结起来的自治言论系统。我相信它们能够互相补充。不会像某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说的那样,谁会替代谁。 这倒是言论社区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仅是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或者某些兴趣组中的个人,都可以以BLGO汇聚的方式形成一个松散的自治共享性的社区。
BLOG规则 个人电脑第八期上的一篇文章,有些风趣,对了解BLOG和BLOGGER有些帮助。我的开发网上日志系统的(真是该死,带言字旁的那个打不出来)的想法,就是受这个启发,不过看来是没有时间做这个项目了:( DIARYLAND.COM 一个免费的网上日志服务提供商。嗬嗬,还有点特色:提供二级域名YOUDIARY.diaryland.com;免费邮件[email protected],不只是这个,邮箱可以是[email protected],有点诱人哦;最后一个,没有广告条,看起来不错。
BLOG相关网站 Bloglet.com 一个为blogger提供免费邮件订阅服务的站点。blogger们可以在那里申请一个账号,然后将它提供的form代码放在在即的blog站点上。来访者可以通过输入他们的email来订阅blog。我这个站点左边的订阅功能就是它免费提供的。 blogcritics.org 颇有点规模的关于影像、音乐、书籍、大众文化等方面的blogger的聚集点。可以看到不少人的blog。 如何发布自己的blog BLOGGER.COM的FAQ,列出了许多陈列BLOG的站点,在那里可以将自己的blog添加上去,也可以查看到别人的blog。
对BLOG的零散思考 有些人误以为BLOG就是网上日记,是私人生活情感的纪录。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私人生活的日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小的部分。BLOG的范围远比有些人想象的要多:可以是思想的杂感,随手的书摘(包括在网络上的文章),阅读中的评论感言,还可以是某个项目的日志,对某个课题研究的记录,也可以是新闻记者们每天所获得的材料,甚至可以是小组或团队交流经验想法的手段,等等。 BLOG在技术上很简单,其实WEB本身就包含了BLOG的应用了。之所以现在突然热闹起来,被人看作是EMAIL、BBS、即时消息之后的第四种交流方式,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使用BLOG人的增多,特别是社会精英参与其中。当然,更重要的还是BLOG本身蕴涵了人与人之间,思想之间交流的新途径。 下午在google上搜索了一下使用blogger.com服务的中文blog,发现数量真是少得可怜,简体中文的就两个,繁体中文的多些。看来,经过了几年发展如今已是渐成气候的BLOG在中文网络中还远没有市场。这其中,是因为信息普及环境和技术上的差别,还是有文化上的差异? :::::::::: BLOGLINK设想。blog的一个功能之一应该是与人共享,而这种共享的实现是通过链接来实现的。在目前,还没有blog的分类搜索引擎站点,blog之间链接和传播还只是通过朋友的方式来完成。BLOGLINK的目标就是成为blog世界中的导航者。人们可以通过这里,浏览到与自己相同职业、志趣或是与自己的工作、课题相似的人们的blog,当然还可以通过这里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人的blog。不知如此,BLOGLINK还允许blogger之间组成链接网(类似WEBLINK),允许blogger收藏和编辑自己的链接。 BLOG的分类。八月份的时候,我自己考虑过一个BLOG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说,我想法中的BLOG更好些。目前的blog只提供按照时间排序的日志。我想在BLOG中加入一个类别功能或许会更好些。这样,可以用两种方式:时间的和类别的,来浏览blog。目前,比如这个blogger.com,是通过一个人设立多个blog的方式来实现blog的。这样做的一个不方便地方是:要书写不同的blog,必须在多个blog之间切换,操作上和管理上比较麻烦。而如果采用blog文章类别的方式,可以实现在一个blog中随性记录,省却切换之苦,而且也更能多方位的体现一个人。
教育杂感 在没有担任教师以前,作为一个思想还算开明的人,一直认为没有所谓的好坏学生之分,所有的学生都是可教的,毕竟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未成型,可塑性还很大,正所谓没有坏的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老师(原话可能不是这样,不过大体的意思是如此了)。 可是,作了八年的老师之后,特别是在最近的这两三年里,发现我原来的想法不对,事实远没有理想主义者想的那么容易。促使我的认识发生转变的是我的教学经历。 这两三年,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民办学校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初中生把读高中作为自己的选择,报考中专的人日益减少。现在来读中专的,特别是在城里,多数是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还有少部分家庭比较困难支付不起高中学费和将来大学学费的学生。前者的出现,给现行的中专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就拿我今天上午给毕业班上的课来说,原来50人的班级,到教室来上课的不到一半,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个学生来告诉我说,投影仪的画面太模糊,看不清,看久了眼睛会疲劳,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来上了。接下来的课上,这个学生也没有来。投影仪上的画面有点模糊颜色也失真,这是事实,不过从教学(微软电子表格软件培训)的角度来说,基本不会有影响。象我这样近视比较深的人来说,还可以看得过去的,决不向那些视力比我好的学生说的那样看不清。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很明显,他们为自己不来上课找到了理由。就在上个礼拜,刚开始的那阵,基本上多数学生都会来听,但是,有带课本来,并且在课堂上翻开,跟着我的教学阅读的学生却不到三分之一(更让我惊讶的是,下午上机课居然只有十几个人带练习书本,而其中还有几个根本就没翻开来看,在那里瞎折腾)。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渐渐的,课程拉了很多,这样一来,要跟上现在的内容,自然很吃力了。加上这不是必须考试的科目,不聪明懒惰贪玩的学生们于是就把责任推到了老师这边,放任自己去玩了。 要是有人听我这么抱怨,肯定会说,你老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管住学生,对不学习的学生要严加教育。说的是不错,可是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事实:这些班级基本上在50到60人之间,成绩差不守纪律的学生不是少数,而是占了一半以上,是不是每堂课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对这十几二十个学生说教,骂这个批评那个?那作为老师,还要不要教书呢?要知道现在很多老师都是超工作量的授课(课时报酬还很低),一周10多节课,每节课都来发火讲道理,我看不出一学期,谁都会发疯。 或者要向某些老师那样,用打骂这样的暴力教育加上天天监视来强压他们学习(在我这个学校里,这种效果似乎还不错,一些平时不读书的很皮的学生在这样的短时间教育下,通过了会考或质量检验之后,居然说谢谢老师,让他们真正学到了些东西。每次想到这个我就感到悲哀,难道有那么多的受虐狂么,希望被打骂,尊崇暴力和强迫?)不错,棍棒之下可能有成绩。可是,这只是些权宜之计,虽有能力整个学期这样教学管理?还有,这种教学之下,他们真的学到了么?他们离开学校以后,还会去学习么? 现在几乎每次上完课都要生气,要不是班级里还有些希望读书也肯读书的学生,真的都不愿教下去,天天放羊得了。 有时候想起那些课上无所事事,说话,睡觉,开小差而又成天傻乐的学生,真想对他们说,你们这辈子算是完了,从此以后就是生活在底层的小混混,或者是那些没天没夜在工厂里打工的工人,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实力的社会,会被人瞧不起。不过说了又有什么用呢,底层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天堂了。他们的智力,他们的能力还有他们的眼光和生活经历,也就只局限于此。 教育和学校改变不了有些人必然沦落为社会底层的现实。对我的这个看法,一定会有些人反对,对这些反对,我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太高估他们自己还有老师的能力了。如果要每个老师来改变三五个差生,我想都会有这个能力的,可是问题是,我们要面对的不是三五个(在那些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所谓问题学生只是少数,而且他们的问题远没有中专学生难以管教,用爱心耐心和苦心来培养他们,在那种环境下是可能的),而是一群。当凭老师,谁有这个能力,去改造他们?! //有点乱,不过是随意而写,应该没有关系了。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02
老古董(目前为止所剩的几篇文字)之一:我爱你 "我爱你"电影中的男主角深情款款的望着女主角,顿时,女主角的脸上满是幸福,或者眼中秋水荡漾,喜极而泣,然后嘛,是女主角感恩式的投怀送抱,在然后,正派的电影总是把镜头摇向天空或是它物.接下来的多数结局,是两个人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简直像神话一样.虽然陈词滥调,虽然情节雷同,可人们还是如醉如痴,掌声四起. "我爱你".我--主语,你--宾语,爱--你我之间的连接.主谓宾简单的三个字,却又是多么神奇的字眼:我主动的爱着你,你被我爱着.仿佛阿里巴巴那个开启宝藏的咒语"芝麻开门".不,不是仿佛,它就是唯一一句神流在人间的咒语,口中喃喃有词,就可以开启远比阿里巴巴的宝藏重要的东西. 说吧,对你的爱人说"我爱你",于是受苦的人有福了,期待的人有福了,你那满盈的爱有了承接的对象,你那空虚无助的情感有了依托.一扇光亮之门在众人的祝福中开启,你的基因将得到传播,你的衣食住行将有人打点,黑夜中你不再孤单,闲暇时你不再无聊.上帝将因你的呼唤而来,赐予你停靠的港湾,坚实的臂膀.你的生活有了柔柔的风景在流动.你的生活不再缺乏目标和方向. 说吧,对你的爱人说"我爱你".仿佛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亮."我爱你",在紧缩的市场中你们简直就是上天的雨露开明的政策.鲜花,礼品,游玩,吃喝,多少人将得益于你们无穷无尽的消费,家具,房子,电器,汽车,你们所想要的正是政府所鼓励的. 说吧,在繁华的盛世说"我爱你".有那么多的情歌,有那么多的物质,有那么多的故事,有那么多的可能,生活也将因此而多汁多味.说吧,不要等危机来临时... "我爱你".是一句陈述,是一种策略,是一次肯定.但不会是承诺. "我爱你".是一种期待,是一次恳求,是一种走钢丝的摇摇欲坠的冒险. 并不是每个山洞的里面都有宝藏.如同阿里巴巴的咒语,也需要有特定的对象. --"我爱你" 在山洞的后面冲出来的可能是凶悍的强盗.就像一块石头砸在玻璃上那样干脆的破碎.我被否定了,"被否定的是我的语言,我生存的根本手段".我完蛋了,我要疯了.太阳变得毒辣,月亮显得阴森,你像个可恶的妖魔. --"我爱你" 你满怀的希望看到的却是破旧谭灌.发出的利箭没有了目标,只有虚空,最后力道渐失的坠落.当总有东西,或许,我还可以努力,在破烂堆下面就是璀璨的珠宝.或许,什么也没有.
访问被禁站点的一种解决办法 9月1日,政府在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突然封锁了对GOOGLE的访问,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受到来网络上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此同时,喜欢Google的人开始考虑如何绕过政府的封锁访问。 刚开始的几天,政府只是禁止了其中的一两个ip,许多人还可以通过某些IP访问到GOOGLE,可是没过多久,人们发现,能用的IP一个个的消失在访问不到该网页的提示中,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没过几天,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最让人难以启齿的污点出现了,当人们敲入WWW.GOOGLE.COM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可以访问,但是显示的居然是中国国内的一些搜索引擎,而且这些搜索引擎象唱戏似的,轮番上台露脸,好不热闹。毕竟是很下流的一件事,所以这种情况到也没有持续几天,就在昨天,11日,WWW.GOOGLE.COM又见天日了,不过网页快照的功能还是无法使用,不知道是不是GOOGLE和中国政府妥协的结果,还是中国政府突然良心发现或者是受不了来自国内各方面的抗议。不管原因是什么,她终归又回到了中国的国土,希望这一次不是美梦一场,而是长久的现实。 在GOOGLE不能访问的那些天,我到各大论坛上到处搜集能够访问的IP,在IP都被封锁的时候,就疯狂的找代理,可是很多代理实际上都无法访问。 就在这个时候,偶然发现自己原来在BRINKSTER.COM上申请的免费ASP.NET空间居然可以用,这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以在这个免费空间上放一个ASP.NET应用程序,让它通过GOOGLE.COM提供的免费WEB SERVICE来查询,然后提供给浏览者。这样一来,不用代理,照样可以使用GOOGLE的搜索功能,因为向GOOGLE.COM发出查询的是在美国的BRINKSTER.COM服务器上的ASP.NET程序,因为是在境外,自然不会受到中国网络管理机关的监控影响,而用户访问的是没有被封的BRINKSTER上的网站,通过中间的代理,就成功的绕过政府的封锁。推而广之,也可以利用同样的原理实现对其他被封锁站点的访问。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使用境外服务器上的ASP.NET应用程序抓取网页送达浏览器以后,有什么办法可以自动捕抓并识别浏览者点击的链接地址,送交ASP.NET应用程序,让它继续抓取我们需要的网页呢?
|
Copyright © 2002 Zheng XiaoYun |QQ:1944002|ICQ:12891322 |